我以后每个月都会单独写一篇博客记录当月读过的书的短评——当然有些书不是当月读的,也可能是上个月读了但是没有写书评的。

冯内古特作品书评

我本来想把冯内古特的小说全读一遍再集中写书评的,但是发现实在有点腻了。所以还是读几本写几本吧。

《咒语》

《回首大决战》

《回首大决战》是冯内古特的遗作集,收录了十篇此前从未发表过的小说和三篇杂文,比较这本选集与另外一本冯内古特的短篇作品选《众生安眠》相比,高下立判。要不就是冯内古特觉得这些作品还不够好,要不就是他来不及琢磨。他写的演讲词自叙了他在二战中的不幸遭遇——被俘、经历大轰炸以及清理德累斯顿废墟——这一段经历对他的创作有巨大影响,从中可以窥探他的反战立场。

《神枪手迪克》

目前读过的冯氏作品中,反战色彩最淡的一本,或者这本的主题根本不在反战上。

小说

《枪,偶尔有音乐》

在未来,动物进化到像人一样,可以说话办事。婴儿长着成人一样的头,甚至比成人还聪明。成人缺依赖药物控制情绪,情绪药剂已经是日常所需品。每个人的都有一张卡片,记录你的「羯磨」1点数,点数归零的人会被政府冻结(不用维持犯人生活的监狱,非常省钱)。某一天,电视上报道了一桩凶杀案(伴随着小提琴音乐,这也是书名中「音乐」的又来),私人调查员康拉德·麦卡夫特发现他的前雇主被人杀死在一家旅店,旋即,该案的嫌疑犯,一个面色苍白的年轻人找上门来,寻求他的帮助。

总的来说,本书的核心就是一个传统的硬派侦探故事,科学幻想只是其中的背景。但是在类型小说中,背景也有高下之分,某些小说的背景拙劣粗糙(点名批评《北京折叠》),有些小说背景喧宾夺主——比如各种异世界轻小说,相比之下,本书的背景就是一个优秀的舞台背景,大幕拉开,角色上场,吸引读者的还是故事、情节和人物。本书依然没有超越类型小说的局限,豆瓣上的评价过誉了。

顺带一提,本书的性爱描写非常出色2,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翻一下,就在第一部最后一章。

《光明王》

这本小说我2016年9月14日标记了读过3。神奇的是我仿佛完全没有读过一样,看来当时读书如「水过鸭背」。我记得当时觉得本书非常惊艳,奇怪的是重读(虽然完全忘记了曾经读过),但是我找不回那种惊艳的感觉。

尽管如此,《光明王》依然是出类拔萃的科幻小说。它植根于印度神话,塑造了一个神与人共处的神奇世界。有兴趣的话应该追溯一下巴利三藏,了解一下原始佛教的思想。

非虚构

《香港简史》

本书梳理了香港自成为殖民地到回归后的一段历史。每一章概述的时间段互有重叠。

比较重要的点有:

  1. 英国占领香港最初的目的:保证英国商人在华的利益,这个出发点是理解后续很长一段时间内英方各种政策的关键。
  2. 香港的人口构成:除了原住民之外,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有多次内地居民向香港的迁移,比如太平天国运动带来的人口、二战期间来港避难的人口以及49年之后不支持中共政府的人口。另外还有大量非华人人口(包括殖民地官员以及早期雇佣的欧藉职员等)。香港的人口构成可以部分解释香港的身份认同问题以及在回归问题上的焦虑。
  3. 两次世界大战对香港的影响。
  4. 香港与大陆之间的关系。实际上,香港与大陆的关系远比想象中复杂。殖民早期,香港相对稳定的环境吸引了大陆移民,另一方面,港英政府也必须在英帝国的利益与大陆政府的要求之间平衡。清朝末期,香港是革命的温床,但是它也不愿意过分刺激清政府(所以后来驱逐了孙中山)。辛亥革命之后,虽然大陆政权更迭频繁,但是广州政府(取决于当时谁是主宰广州的军阀,当然,后来就是蒋介石)对香港的影响依然很大——举例来说,省港大罢工。至于49年之后,香港与大陆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复杂,港英政府发现他们要同时应对来自大陆政府、台湾政府和美国政府三方的压力(其实英国本身与港英政府也有分歧)。总结而言,香港与大陆密不可分。
  5. 香港政治制度的沿革。早期香港带有殖民地色彩的政治构建不断变化,总的趋势是华人获取更多的权力(但是异常缓慢,香港的隔离制度存在了很长时间,更不用说高层职位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华人担任)。
  6. 九七回归的过程。这个过程贯穿了20世纪最后的二十年。

限于篇幅,本书无法深入探讨所有问题,但是它为我们提供了香港的历史面貌。香港人有迥异于大陆人的身份认同,这份身份认同导致立场与观点的不同——但如果你觉得这种不同的身份认同就是对你的冒犯,那就没啥好说的了。囿于殖民的初衷,香港的政治改革一直落后与它的经济发展。囿于殖民的初衷,港英政府一直没有更好地建设香港政制,《中英联合声明》之后想改也改不动。这或许是今天香港问题的根源的一部分吧。

最后一点是我个人的想法,香港到现在依然成为一个重要问题,或许是因为「一国两制」的设想——这是邓小平留下的政治遗产。北京当局并不乐意看见这个方案流产。

《光环效应》

这本书我本来打算写长评的,但是最后还是不了了之。因为这本书的内容还是有点注水——比如第二章和第三章其实可以只保留一章。

本书告诉我们目前市面上声称揭示了公司成功秘密的书,大部分只是「谬误程度不一的故事而已」。真实的情况是它们被光环效应蒙蔽、错把相关当作因果(甚至倒果为因)。公司成功的原因是正确的战略和对应的执行能力,可惜的是,除了结果,我们基本没有判断战略是否成功的方法——说到底就是「我们仍未知道那天业绩优良到底是走了什么狗屎运」4

我对本书的批评有两点:

  1. 只归因光环效应有过度简化的嫌疑。
  2. 即使是光环效应,其实也有可量化消除其影响的方法,作者并没有试图建立这样的分析方法。

总的来说,本书做不到《堂·吉诃德》出而骑士小说绝5的效果,告诉你找到商业成功秘诀的书依然会层出不穷,毕竟我们都渴望成功,但如果你读了这本书,好歹你会警醒一点。

脚注

  1. 。 

  2. 出色到我忽略到有个情节上的 bug —— 主角当时其实是没有阴茎的。 

  3. 我以为是去香港买保险的归途中读完的,但实际上,那一年我应该是去听 My Little Airport 的演唱会。这个结论是结合我的简历归纳的,买完保险之后不就我就跳槽去了滴滴。 

  4. 明眼人都看得出,我是在玩《我们仍未知道那天所看见的花的名字》的梗。 

  5. 我怀疑这种说法也只是一种修辞而已。